為紮實推進人工智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促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結合,6月2日,人工智能研究院教師黨支部共15位教師前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參加北京智源大會——精準智能論壇,并就相關問題學習讨論。


精準智能論壇由我校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呂金虎主持,邀請到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鄭志明院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研究員,我校校長助理、計算機學院院長呂衛鋒教授,以及清華大學孫富春教授,帶來精準智能、類腦神經網絡、分布式社會治理、技能遷移與增強等多場探讨人工智能領域前沿進展的精彩報告。

鄭志明院士高屋建瓴,從算法機理的角度,深度剖析了人工智能面臨的主要任務和挑戰,并針對人工智能發展瓶頸,介紹了我校人工智能學科戰略布局、方向特色以及重大科研成果。鄭院士指出,在具有開放複雜系統特性的現實應用場景,當前人工智能面臨非線性、随機、動态等嚴峻挑戰,以統計+動态線性為核心的AI算法,無法刻畫非線性關聯關系導緻的系統複雜性,從而帶來系統學習結果不唯一、不穩定以及動态行為不可重複、不确定等不可解釋性重大挑戰。為此,亟需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範式的重大變革,發展可泛化的精準智能。我校人工智能聚焦群體智能、腦機智能、精準智能、智能博弈等方向,圍繞人工智能基本原理,探索智能行為的核心機理,以系統主義核心思路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構建多學科複雜智能理論與系統,具有高起點、有特色兩大鮮明特征。最後,鄭院士介紹了團隊在爆炸式滲流、複雜态勢下精準感知、暗物質信息發現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

徐波研究員提出當前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水平之間還有巨大差距,仍面臨有智商沒情商、有智能沒智慧等諸多待解決的問題,并指出未來需要在生物機制啟發的類腦智能模型方面産生新的突破,通過對生物神經網絡微觀、介觀、宏觀等多尺度上信息傳遞、處理、協同等生物學行為,啟發人工神經網絡從局部到全局的設計思路,從而實現基礎理論創新與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發展。

呂衛鋒教授深入淺出,以疫情防控應急決策為背景,介紹了北航軟件開發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大數據疫情感知、疫情預測、仿真決策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并以此為切入點,分析了當前我國數據基礎設施薄弱難以融通、數據協同信息共享受限于固有慣性等問題,以及社會治理現代化面臨的主要挑戰,進一步給出了可信協同、一網通管、全局最優的新一代社會治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思路,以及基于區塊鍊和精準智能技術的分布式社會治理智能框架。

孫富春教授系統介紹了技能遷移與增強的核心思路、數學模型和幾類常用方法,并從數學理論分析、問題求解等角度,深度分析了模仿學習缺乏統一有效的相似度衡量方法、缺乏統一的遷移學習理論等問題,希望能夠通過加強數理基礎研究與多學科交叉合作取得進一步突破。

此次支部活動聚焦人工智能科技前沿,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引領性,各位黨員教師在專業認知、學術素養受到了很大啟發,切身體會到到技術變革帶來社會發展,也深刻認識到當前人工智能發展遇到的諸多困境,未來将進一步明确目标,找準方向,突破瓶頸,為人工智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奠定堅實基礎!
會議介紹:
2021年6月1日至3日,第三屆北京智源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議緊密圍繞當前人工智能發展面臨的瓶頸,以及産業落地過程中存在的諸多挑戰,開設了29場由各領域領軍學者主導的專題論壇。其中,群體智能、精準智能等論壇由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主辦,邀請了相關領域多名專家分享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