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枝條舞動的窗戶内是他埋頭演算的身影
回響鈴聲的教室中伴随着他紙筆摩擦的沙沙
他的座右銘是:數學是創造時空的浪漫
他就是2019級人工智能研究院本科生倪雲昊
在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中,倪雲昊同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
全國第34名
北京第7名
北航第2名
讓我們對這一優異的成績表示祝賀!
一起來認識一下優秀的倪同學吧!

● 倪雲昊,人工智能研究院2019級本科生,四川成都人,畢業于成都七中。
●座右銘:數學是創造時空的浪漫。
●已獲得推免碩士研究生資格,師從黃雷老師進行深度學習方向的研究
● 獲獎情況
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非數學類)一等獎(北航僅3人)
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類)一等獎
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類)一等獎
北航第六十屆運動會本科生男子組跳高第六名
我們采訪了倪雲昊同學,讓我們走進他與數學的故事

問:什麼樣的契機讓你喜歡上了數學?
答:我認為是在我發覺數學思維可以輻射到其他方面的時候。數學思維讓我在其他理工科的學習中節省了不少精力,在許多課程的學習和科研課題的探索中,數學思維都能幫助我将問題抽絲剝繭,嚴謹、準确地推導出問題核心,這讓我對數學的熱愛越來越濃厚。
問:在數學探索的道路上,你收獲了什麼?
答:數學能力的提升讓我收獲了很大的自信。我擔任離散數學助教和朋輩輔導師,同時在Bilibili平台分享數學相關的講解視頻。與數學專業不同,非數學專業的我更注重數學的應用,我也嘗試着以非數學專業的視角重新去看待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将其整理成更适合人工智能專業學生理解的數學知識框架,并分享給學弟學妹們。這在我看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問:你認為數學與人工智能的學習存在怎麼樣的關系呢?
答:人工智能不同研究領域對數學有着不同的要求。根據我個人理解:機器學習方面對優化和數理統計較為看重;知識圖譜方面對數理邏輯和圖論算法較為看重;智能控制方面對動力系統方面較為看重;矩陣理論則有着最為廣泛的應用,因為矩陣是表示批量數據的重要形式。
對我個人而言,深度學習等參數學習的人工智能模型,其本質都是一類“優化問題”。針對不同實際問題的求解本質上就是設計合适的優化函數與約束條件。如何将人類對于實際問題的理解轉化為數學模型并嵌入到優化問題中,并表現出較好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Tips sharing
在最後,他也為學弟學妹們分享了經驗與秘訣,一起來一探究竟!
● 在數學學習上,我認為對于學習人工智能專業的我們而言,既要将數學作為“基礎性”知識去學習,同時也要注重其應用性。對于一些有“思維指導性”的拓展内容,例如群同構和拓撲同胚,可能有助于我們加深對人工智能模型的理解。而對于複雜模型而言,數學反而是最簡單、最準确将其描述清楚的語言。
● 在專業技能上,對于任何一門課程,如果希望學精,時間和精力的花費是必不可少的。在決賽前我認真備賽,練習草紙就達到了200多頁,刻苦練習讓我在決賽中能夠迅速準确地解出較為簡單的題目,并在難題方面拿到了不少關鍵步驟分,是奪得決賽一等獎的關鍵因素。競賽是這樣,課程學習和技能提升亦是這樣。
● 在心态調整上,我想與學弟學妹們分享的是——“努力不一定能成功,它隻會降低失敗的概率,并且概率有非零下界”。這句話甚至可以從數學上近似證明——除了個人能力以外,外界因素也會影響個人發揮,産生一個非零的方差,進而從置信區間的角度說明失敗的概率有非零下界。當意識到再多的努力也不能保證100%的成功率時,我認為是可以降低個人的心理壓力的,從而更輕松地看待個人得失。

通過這次采訪,倪雲昊同學與讀者們進行了一場跨越空間的對話。在字裡行間我們能夠看出倪雲昊對數學的熱愛、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對同學們誠懇的建議。相信屏幕前的你們讀到這裡,也或多或少有一些感觸。
向優秀者學習,為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最後讓我們再次為倪雲昊在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