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八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
人工智能研究院本、研學生
寰宇黨建工作坊入黨積極分子
共同參觀
國家博物館“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30 年成就展”
回顧中國載人航天三十載奮鬥曆程
學習領悟載人航天精神
Content of the exhibition
成就展以“回望飛天路、奮進新征程”為主題,共分領導關懷、光輝曆程、輝煌成就和發展展望四個闆塊,全面系統回顧工程全線三十年來自信自強、奮鬥圓夢的輝煌曆程。

主要展品包括可步入艙内參觀的天和核心艙1:1模型,空間站組合體1:4模型,長征二号F、長征七号、長征五号B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等模型,還有航天服、神舟十三号返回艙、火箭發動機、環控生保設備及飛行任務搭載的黨旗等實物,新一代載人飛船及月面着陸器等未來載人登月主要飛行産品模型更是首次展出。
參觀展覽,同學們不禁發出感慨: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單船飛行到近百噸空間站組合體穩定運行……作為技術最複雜、難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白手起家、穩步向前,托載着中國人的航天夢不斷突破、跨越。
“天上宮阙”不再隻停留在詩人的想象。從神舟一号試驗飛船小試牛刀,到“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五号飛船飛入蒼穹,再到天宮一号變身“太空教室”,從無空間站可用到寬敞明亮的“天宮”建成,從短短的21小時23分到長達六個月的太空生活……完成這一切,我們隻用了30年!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詩人屈原在兩千多年前發出對廣袤宇宙的遐想,如今“天問”探火、“羲和”逐日,中國人奔赴燦爛星河的腳步不停。現在,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已經具備全面開展工程實施的條件,就在不遠的将來,我們将看到古人九天攬月的夢想成為現實。
——21351058 崔皓彥
“北鬥”組網,“嫦娥”攬月,“祝融”探火,“天和”遨遊星辰……中國航天人正以勇于攻堅、守正創新的方式,在九天之上镌刻屬于中國的獨有印記。“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我們要向王永志、戚發轫等先輩們學習,丹心赤忱系家國,懷揣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為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新征程貢獻力量,向天圖強再立新功,航天報國再創奇迹!
——22371321 吳昱璇
中國對航天事業的缜密部署與為民生事業帶來的貢獻人人可感,激發起我們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在這次參觀過程中,我不僅了解了航天事業的曆史,學習了相關知識,更領悟了中國航天事業背後長期鑄就的載人航天精神,以及中國道路、中國自信的強大力量,更加堅定了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的決心和信心。
——22101007 林昭彤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本次活動
讓同學們對于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曆程
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學習弘揚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戰鬥
特别能攻關 特别能奉獻”
的“載人航天精神”
踐行空天報國使命
做擔當時代重任的北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