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獻禮二十大,強國有我新征程” | 人工智能研究院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微黨課活動(第一期)
為推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落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要求,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先進性,近期,人工智能研究院組織全體本科生黨員共同講授《青春獻禮二十大,強國有我新征程》系列微黨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綠色越來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本期微黨課,由人工智能研究院本科生黨支部第四黨小組為全體本科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主講《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課,從四個方面為我們詳細分析了綠色發展的内容與措施。

牛子越同學首先解讀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有關生态環境保護的部分。他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内在要求。我們不僅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建設美麗中國,更要推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面對生态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

蔣昕同學強調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必要性。通過對西海固李士村、浙江景甯縣等案例的介紹,他指出,改變過去落後的生産方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不僅是一條綠色之路,也是一條緻富之路。生态優勢、資源優勢可以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我們要加快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優化;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财稅、金融等政策,發展綠色低碳産業。

張必浪同學闡述了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的必要性。如今,大氣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形勢仍然比較嚴峻,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守牢生态環境安全底線。他以藍天保衛戰為例,簡要介紹了國家出台的《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政策攻堅戰行動方案》,方案指出,要重點治理PM2.5污染,特别是在秋冬季時段和薄弱地區。方案還提出了防治的目标:到2025年,基本消除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降低PM2.5和臭氧的濃度。除了法律法規外,國家還推出了政策措施組合拳,用法治的手段保障生态環境安全。

陳石同學則告誡我們要保護生态系統。首先從理論角度解釋了生态環境的運作原理,有力地論證了保護生态系統的必要性。接着,他指出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提升生态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标,國家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因地制宜,抵抗恢複兩手抓,或是通過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态系統本身的自我修複能力。他以長江十年禁漁為例,說明了禁漁對于恢複水生資源、保護水域生态、促進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

陳屹峰同學指出了國家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标。他首先介紹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概念,接着依據我國的碳排放現狀,解讀了國務院頒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方案提出了四個重點舉措: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建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雙控制度;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統碳彙能力,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我們始終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

最後,張骁揚同學總結了十年來我國在生态保護、綠色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後,他做出呼籲,作為先鋒模範,我們學生黨員與積極分子應當做出表率,牢記綠色觀念。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新時代新征程上,人人都行動起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态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就能不斷開創生态文明建設新局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寄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内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應當牢記總書記的教誨,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